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上了热搜,说的是,隐瞒学历“进厂打螺丝”的本科生:我的青春18块钱一小时。虽然我是大专毕业,但仍然对此想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。
封面是很久之前做的,句子也是来源于《活着》,但仍然契合我目前想表达的内容。
十二月一号凌晨三点多,我爸给我来了个电话,说外公过世了,我“啊?”了一声便沉默了…后续商量了一下我什么时候回去就继续睡了,白天工作了一天之后,晚上睡觉便梦见了外公,他正经的站在我面前,看不清他的表情,我哭的很大声,抽搐着喊了一句:“爷爷,我想你了!”,一把包住他,可是梦就没了。这算是最后的告别吗……
读了余华先生的《活着》和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对比钱钟书老先生的作品,感觉余华先生的作品很适合我这种类型的理科男阅读。不同于优美的咬文嚼字,余华先生的《活着》用最朴实的语句展现的最真实的”现实”,让人不觉着是一篇小说,而是“他们的生活”。
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的故事,我希望能够同《活着》一样,不去做任何的评价,只是把通过两种完全对立的角度,以文字的形式说出来,讲出我们的这个城市的故事。
---文章封面语句来源:《活着》